1.土壤污染物理修复技术,一种是填土、换土、深耕翻土等,可有效地降低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降低土壤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深耕翻土适用于轻度污染土壤,客土及换土适合重污染土壤,工程措施比较稳定、彻底,效果较好,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较大,破坏土体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另一种是电动修复,电热修复,土壤冲洗等,其物理修复效果好,但成本较高,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2.化学修复是指通过化学方法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性质,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速率和生物利用率,减少甚至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达到治理和修复的效果。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经济有效改良剂的选择,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沸石、碳酸钙等无机改良剂以及堆肥、绿肥、泥炭等,不同的改良剂对重金属的作用机制也不相同。化学药品是在土壤原位上进行的,不破坏土地结构。但化学修复只是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不能除去,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活化,再次造成污染。
3. 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将重金属固定或去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用性。该法效果好,操作简单,是重金属污染研究的重点。当前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集中在植物和微生物两个方面,而植物修复方面的研究较多。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成本低,易于推广,在技术和经济上优于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已成为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
4.农业生态修复不同作物对重金属有不同的吸附效果,可通过采用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品种及种植结构的调整、肥料选择等措施,提高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通过调节土壤水分、pH值、土壤水分、养分等状况,调控污染物所处环境介质,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使重金属被作物有效吸收。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无疑是我国土壤环境管理历史上的里程碑文件,明确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土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一旦被污染,要把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清除掉,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就很难。从现有技术来看,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土壤污染防治比土壤污染治理更重要。要坚持源头预防和过程治理,从源头控制为主,杜绝污染物进入水体、土壤,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农业生态法相结合,对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研究出更经济、更有效的治理措施,应加强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减少物理和化学方法的使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上一篇: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
下一篇: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