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民众难得一见好天气,刚见蓝天又遭雾霾。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称,16日夜间至21日白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今年10月以来第6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今冬明春是《大气十条》确定的各项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时期,三地都在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以减缓重污染过程。
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民众难得一见好天气,刚见蓝天又遭雾霾。
环保部发布的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11月份京津冀连续发生三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区域内13个城市PM2.5浓度为10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5%;PM10浓度为1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4.3%。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36.9%,同比降低16.3个百分点。
受冷空气影响,12月13日晚间,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的霾减弱消散,中央气象台解除霾黄色预警。
不过,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称,预计16日-21日又将出现一轮重污染天气过程。
中央气象台也发布消息称,16日夜间至21日白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今年10月以来第6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北京中南部、天津大部、河北中南部等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今冬明春是《大气十条》确定的各项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时期,三地都在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以减缓重污染过程。
12月2日至4日的重污染过程中,在环保部的提前部署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首次联合实施高级别预警应急联动共同,应对区域重污染天气。
不过,这种在重污染天气中的统一应急协调机制,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在联合执法、产业协同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年末突击治污
12月8日,石家庄1000多万市民迎来了难得的蓝天,平时喧闹的街道也安静了许多,机动车少了一半,几乎所有的工地都停工了。
石家庄钢铁业唯一的国控单位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因承担着12个小区的供热任务,并未完全停产。公司门口悬挂着的环保监测实时数据牌显示,1号高炉停产,另一个高炉烟气排放浓度为9毫克/立方米,3个精炼炉烟气排放也低于排放标准。
市区内的某住宅楼项目,据现场的管理人员介绍,工人已放假回家,春节后才考虑开工,因此开发商恐怕难以如期交房。市区东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多家制药厂,区内路面潮湿,当天的机动车道上,汽车寥寥无几,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洒水车。
11月17日,石家庄开始了45天“利剑斩污”行动。尽管去年创下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9.4%的成绩,今年11月的空气质量却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石家庄完成全年PM2.5浓度下降10%的考核任务“极其艰难”。
环保人士赵亮介绍,石家庄及周边区县工业布局错综复杂,井陉矿区的焦化、煤炭储运,鹿泉区的水泥建材,藁城区的石油化工,定州等地区小企业多且分散,污染治理难度相对比较大。
在石家庄市政府的要求下,全市钢铁、水泥、焦化等八大行业全部停产;制药、化工、包装印刷、家具等行业几乎所有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序全部停产。主城区及县城建成区具有扬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的施工作业一律停止,包括高速、地铁等民生工程。
这种为了年度考核任务突击行动的政策,招致了不少非议。
“政府目前采取的措施,行政化思维严重,短期内可能有效果,但其实埋下更多隐患,也影响到了市民正常出行和生活。”赵亮说。
按照新环保法和大气法的规定,根据重污染天气应急需要,地方政府有权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限产。但非应急期内,石家庄的排污单位也被责令停产。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教授王灿发表示,政府需要证明这些单位违法排放或者建设,否则可能涉嫌违法违规。
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许召元认为,石家庄的实践反映出大气污染治理有比较强的约束作用。希望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能更好地利用这种硬约束,从年初开始就加强污染控制,采取加强监管、产业结构调整等合法合理的手段来达成目标。